热门搜索:

您的位置:首页 > > > 文章详细

物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实施

编辑:本网 | 发布时间:2014-05-05 | 访问人数:911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发表演讲时提出共同建设有望惠及近30亿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同年10月,提出“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时提出了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为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再次以不同的发展思路走向世界指明了方向,以更高的视野面向国际合作,以世界级的战略角度推动陆海空丝绸之路相关国家的共同发展,为中国和世界各国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分享共建物流大通道的成果,并以此推动世界商贸、文化交流、科技合作、民族融合等方面带来了重重机遇,这一跨国大合作的创新模式,将重现古老丝绸之路的辉煌。对此,不但国内物流行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各个国家地区的物流业也看到了新的商机,新一轮以物流通道连接“新大陆”的梦想已经迈开了第一步。

  1 、丝绸之路的回顾

  丝绸之路(The Silk Route)通常是指西汉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时,由“凿空西域”第一人的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河西走廊进入新疆,到中亚和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周边国家的陆上通道。“丝绸之路”一词最早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9世纪70年代所著的《中国》一书中所使用,因为当时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养蚕并将蚕丝织成精美丝织品的国家,也是向西方国家出口丝绸最多的国家,这条通道运输由于货物中以丝绸制品的影响力最大,通常也被称为“丝路”。

  自此之前,中国南方的海上丝绸之路也悄然形成。在秦汉以前,东北沿海及西南沿海小规模的自发性海上贸易已经开始,主要贸易货物是当地出产的特产。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西汉初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便派使者沿着百越民间开辟的航线,从广州出发,带领船队远航南海和印度洋,经过东南亚,到达印度半岛的东南部,抵达锡兰(现在的斯里兰卡)后返航,开启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大门。秦汉时,西南沿海纳入中央政权辖属,《汉书》卷二十八《地理志》记载了早在武帝年间以前,合浦郡(今粤西桂东一带)就存在着一条“赍黄金,杂缯而往”,“入海市明珠、璧流离、奇石异物”的海上贸易之路。

  由于早期海上贸易的货物主要以出口陶瓷和进口香料为主,故又称"香药之路"、"陶瓷之路"。早在东汉时期,昌南(现在的江西景德镇)建造窑坊,烧制陶瓷。到了唐朝,青白瓷的出现使昌南镇瓷器成为十分受人珍爱的贵重物品,因而远近闻名,并从海上大量出口到欧洲,欧洲人就以“昌南”作为瓷器(china)和生产瓷器的“中国”(China)的代称,物流将陶瓷输送给欧洲,欧洲则给回了一个响亮的名词,也有了CHINA成为中国的代名词一说。

  广东省最南端的徐闻县由于距离东南亚地区航程最近,船舶又可沿着海岸线往来,沿途补给容易,航路安全可靠,所以逐渐成为中国汉代海上对外经商交往的最早港口,成为整个汉朝的重要口岸,后人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随之广东的番禺、潮州、福建泉州都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