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动态 > 文章详细

探索发展新路径 打造物流新格局

编辑:赣南日报 | 发布时间:2019-11-01 | 访问人数:233

物流产业是什么?在21世纪初,可能大多数赣南人民都没有概念。

2004年,市委市政府出台《赣州市政策法规等十大体系实施意见》,物流服务体系作为“十大体系”的组成部分出现,这也是物流业第一次走进赣南产业发展舞台。而在当时,全市物流企业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近年来,赣州以主攻工业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壮大稀土新材料及应用、家具、新能源汽车及配套、电子信息等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物流需求明显提升,物流产业快速发展。数字是最好的佐证:2018年,赣州社会物流总额5697.63亿元,较上年增长4.42%。电商等新业态物流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网络零售额完成231亿元,占全省的26%。截至目前,全市工商登记注册的物流企业达3451家,其中,规上物流企业262家,A级物流企业78家,居全省首位。

历史由勇敢者创造,时代由奋斗者书写。赣州物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快车的引领,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离不开敢闯敢拼的物流人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打通通道  构筑物流发展基础

赣州港内,随着机车的一声长鸣,满载着集装箱货物的中欧班列启动,载着模具、灯具、玩具、鞋靴等产品一路向北途经满洲里,最终抵达俄罗斯的沃尔西诺。

随着赣州国际陆港现代港口功能逐步完善,我市一港多区的国际物流体系基本建立,公铁海多式联运基本成型。2018年,我市先后获批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和汽车整车进口指定口岸,实现了从进境木材单一品种向多品种发展转型,成为江西省吞吐量最大、全国铁海联运外贸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内陆港,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纵横交错的路网搭建起推动我市现代物流发展的基本骨架:17条高速公路通车,打通了我市境内北上南下、从东到西的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建立起辐射延伸到国内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和华东等各大区域,及世界各地的交通网络;以赣州为中心,辐射国内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和华东等各大区域的“米”字形航线网络已逐渐成型。

同时,我市不断完善商贸流通服务网络、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现代物流产业集群体系。在我市坚持打好六大攻坚战中,先后实施了49个物流重点项目,总投资435.92亿元。截至目前,已竣工30个,完成投资293.53亿元。经过一系列的攻坚投入,我市物流基础设施得到极大完善,初步构建了物流枢纽中心总框架,初步建成了现代物流体系。

集聚发展  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2015年,物流成本占全市GDP总量的18.29%;2016年,物流成本占全市GDP总量的16.23%,首次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17年,物流成本占全市GDP总量的14.68%;2018年,物流成本占全市GDP总量的14.58%,首次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探究物流成本不断下降的背后,是我市物流产业不断集聚,资源要素集中,物流发展潜力还将随着一系列新项目的投产而进一步释放。德邦、安能、三通一达、京东、传化集团等国内知名企业纷纷落户赣州,总投资43亿元的赣州大数据产业园落户蓉江新区,总投资20亿元的赣州马帮新能源汽车城乡配送落户章贡区,江苏万林集团总投资13.5亿元的赣州港金融监管仓落户南康区……2018年,全市先后签约23个重大物流项目,总投资达189.42亿元。

促进物流企业降本增效,优化营商环境显得尤为重要。2018年9月,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惠民措施力度,全面提高货运通关效率,在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上下功夫,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

一系列的减税降费政策出台,政策叠加效应在物流企业提质增效上彰显出来。目前,我市物流企业仓储设施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交通运输事业性收费全部取消,清理和简化了港口、铁路、航空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降低。据我市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我市还将制定相关措施,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大物流项目用地、完善城乡配送基础设施建设、对重点物流专线实行财政资金补助、发展物流新业态等方面降低物流成本,更好地服务赣州实体经济。

货畅其流  共享现代物流“红利”

在全南县邮政物流分拣中心,自动传输带将各类包裹、物件传出,工作人员迅速分拣、装车,随后被运往各乡(镇)、村“农村e邮”网点,当天送达各个村的主人手中。随着农村电商在农业产业发展、农民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电商物流对农村电商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凸显。

为打通城乡物流通道,畅通货物流通的“毛细血管”,我市加快农村物流点布局,出台《关于建设赣州中心城区配送绿色通道的实施方案》,创新发展“市、县、乡、村”四级配送体系,延伸物流服务触角,打通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最后一公里。2018年,结合“四好农村路”建设,赣州市在全省率先由交通运输局、农粮局、供销社、商务局、邮政局等五部门联合协同推进农村物流健康发展,出台了《关于推进赣州市农村物流站点建设的实施方案》,强化农村电商、农村快递深度融合、共建共赢、协同发展,全市共建设农村物流服务站2000余个,形成“场站共享、服务同网、货源集中、信息互通”的农村物流发展格局。

正在建设的位于章贡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的赣州冷链物流中心,这个被称为家门口的“城市冰箱”建成后,可极大程度丰富市民餐桌,让市民尽享来自全球4000多种海产品及各类生鲜等舌尖美味。

物畅其流,就是让物流服务功能得到更大体现,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得以不断提高,共享现代物流“红利”。

勇于创新  探索转型升级新路

赣州成为国家首批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为全省唯一入围的城市;赣州港获批成为全国内陆第8个永久对外开放口岸和中国内陆首个国检监管试验区,成为赣州乃至江西全面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倡议的节点;全国首个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项目落户南康区;全省唯一入选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

一个个先行先试的试验区、试点、项目获批,是国家对赣南老区的关怀,也是赣州在物流业转型升级发展路上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

2017年,以实现物流信息高效交换和共享为核心功能,打造了全国首个物流信息线上交易平台——“吉集号”。为进一步培育与完善物流市场体系,打通行业、地区、部门及所有制的界限,为行业监管、数据统计和行业诚信体系建设提供数据支持,我市还启动了赣州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近年来,赣州市陆续出台了《关于在工业园区加快建设物流服务中心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赣州市物流产业集群发展工作的实施意见》《赣州市本级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促进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保障全市物流业又好又快发展,重点引导物流企业向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针对物流专业人才短板,我市加大物流人才培训力度,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2015年,我市成功获得物流人才培训授权,这意味着本地物流人员在家门口就能参加专业考试。同时出台奖补措施,对获取物流师资质的人员给予资金奖励。

今年,赣州成功列入首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赣州物流业发展迎来了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大机遇。赣州市交通运输局物流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市将全面提升创新驱动发展的新经济模式,以高效优质的枢纽经济服务平台建设为推手,实现国家物流枢纽与赣州区域经济融合发展;重塑产业空间分工体系,主动布局赣州现代物流产业;提高人才吸引力、留存率,为枢纽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提高赣州市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区域和全国的辐射能力。

(文章来源:赣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