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热点新闻 > 文章详细
“菜篮子”何时到家门口?——赣州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现状调查
编辑:本网 | 发布时间:2015-09-09 |
访问人数:239
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扩容,赣州市中心城区人口大幅增加,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买菜难”“卖菜难”问题日益突出,“菜篮子”何处安家成为城市快速发展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日前,记者深入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调查,了解农贸市场分布、运行现状。
农贸市场现状堪忧
赣州市中心城区面积约8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70万人,市中心城区建有22个农贸市场,平均每个市场辐射范围约3.7平方公里,服务人口3万余人,人均市场面积不足0.06平方米。
市区农贸市场总量不能完全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要,而总体布局也不够合理。据了解,老城区的农贸市场基本上布局在红旗大道以北,红旗大道以南章江北大道以北,农贸市场很少,特别是文明大道以南章江北大道以北1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出现农贸市场的真空地带;章江新区范围内还没有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农贸市场,许多在章江新区和章江北大道的市民都涌向卫府里市场买菜。调查中,有市民反映,家门口的农贸市场要么小,要么蔬菜品种少,有时买根葱都要跑上好几公里。
市政协委员吴智尧专门针对“关于科学设计用好城镇农贸市场”展开了调研,他告诉记者,目前市区农贸市场主要集中在河套老城区,“农贸市场布局不合理,导致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屡禁不止”。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市中心城区目前在用的22家农贸市场中,攀高铺农贸市场建于20世纪50年代;有10家建于20世纪90年代;11家建于本世纪,距今时间最短的东郊路农贸市场和杨坑农贸市场均为2009年建设。
新建与改造并举
针对农贸市场现状,我市相关部门致力于新建与改造农贸市场并举。
标准化的摊位中,农副产品分门别类、质优价廉……走进改造后的三康庙农贸市场内,就像逛超市一样,整洁舒适是很多市民的第一感觉。为了让广大市民买得舒心、吃得放心,卫府里农贸市场、白云农贸市场、三康庙农贸市场等均于2014年完成了达标改造。桃子园农贸市场、瑞安农贸市场等已新建完成,水东农贸市场、沿垇农贸市场、安居农贸市场等,将拆除重建或异地重建。今年年初,我市确定了市中心城区新建农贸市场10个、农贸批发市场2个,改建农贸市场13个。
章贡区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建议,可以鼓励社区和新建住宅小区兴办农产品便利店,由属地社区选择闲置房屋等空闲地点安置马路市场,或新建住宅小区设计一些农产品便利店,解决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和部分小区买菜难的问题。由社区建设和管理,这样既可以增加社区收益,又有利于统一市场主办单位和管理单位,发挥社区的公益作用,切实负责地管理好市场。还可以在现有的部分马路市场的基础上,建设小型农贸市场,吸收流动摊点,实行统一管理,既方便市民,又有利于城市管理。
探索建设社区蔬菜超市
在着力新建和改造大型综合农贸市场的同时,我市在建设社区蔬菜超市破解买菜难方面也进行了大力探索。
市中心城区现有连锁社区蔬菜超市21家,分别由江西鹭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赣州市国青蔬果配送有限公司承办,均具有较完善的供应链和较强的配送能力,有生产基地、物流配送和消费终端。鹭溪农场是赣州首家集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生态果园、农业休闲观光、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国青蔬果是省商务厅认定的赣州城市配送试点企业。
“在没有供应蔬菜的社区超市之前,我和室友很少在家做饭,因为农贸市场离我们太远了,走路过去要30分钟,去最近的小型菜市场步行也要10分钟,往返就要20分钟。”居住在关刀坪小区的方欢告诉记者,她在附近的医院上班,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就可以到鹭溪农场买菜回家,非常方便,蔬菜不仅新鲜,价格也和农贸市场差不多,有的甚至还便宜些。
社区超市在一定程度上补上了农贸市场分布窄的短板。但市中心城区现有社区75个,人口约17万户,而目前社区蔬菜超市只有21家,按1家店覆盖1个社区计算,还有54个社区未覆盖;按1家店覆盖3000户、1万人计算,现只能覆盖6.3万户、21万人,还有近11万户、31万人未覆盖,离全覆盖要求还相差甚远。随着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及城市扩张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居民需要这种方便、快捷的购物需求,但从现有社区蔬菜超市分布看,部分地段和社区布局还存在盲点,居民买菜难、买菜远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
为推进社区蔬菜超市全覆盖,相关专家建议,建立日常监管考核及准入退出机制,从标志、经营、价格、质量、管理等方面,加强对社区蔬菜超市日常经营的监管;深化外部市场环境整治和市场氛围营造,坚决整治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加大对社区蔬菜超市民生工程宣传力度,让社区蔬菜超市家喻户晓,真正让市民得到实惠、企业得到效益。
农贸市场现状堪忧
赣州市中心城区面积约81.4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70万人,市中心城区建有22个农贸市场,平均每个市场辐射范围约3.7平方公里,服务人口3万余人,人均市场面积不足0.06平方米。
市区农贸市场总量不能完全满足市民日常生活需要,而总体布局也不够合理。据了解,老城区的农贸市场基本上布局在红旗大道以北,红旗大道以南章江北大道以北,农贸市场很少,特别是文明大道以南章江北大道以北1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出现农贸市场的真空地带;章江新区范围内还没有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农贸市场,许多在章江新区和章江北大道的市民都涌向卫府里市场买菜。调查中,有市民反映,家门口的农贸市场要么小,要么蔬菜品种少,有时买根葱都要跑上好几公里。
市政协委员吴智尧专门针对“关于科学设计用好城镇农贸市场”展开了调研,他告诉记者,目前市区农贸市场主要集中在河套老城区,“农贸市场布局不合理,导致自发形成的马路市场屡禁不止”。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市中心城区目前在用的22家农贸市场中,攀高铺农贸市场建于20世纪50年代;有10家建于20世纪90年代;11家建于本世纪,距今时间最短的东郊路农贸市场和杨坑农贸市场均为2009年建设。
新建与改造并举
针对农贸市场现状,我市相关部门致力于新建与改造农贸市场并举。
标准化的摊位中,农副产品分门别类、质优价廉……走进改造后的三康庙农贸市场内,就像逛超市一样,整洁舒适是很多市民的第一感觉。为了让广大市民买得舒心、吃得放心,卫府里农贸市场、白云农贸市场、三康庙农贸市场等均于2014年完成了达标改造。桃子园农贸市场、瑞安农贸市场等已新建完成,水东农贸市场、沿垇农贸市场、安居农贸市场等,将拆除重建或异地重建。今年年初,我市确定了市中心城区新建农贸市场10个、农贸批发市场2个,改建农贸市场13个。
章贡区市场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建议,可以鼓励社区和新建住宅小区兴办农产品便利店,由属地社区选择闲置房屋等空闲地点安置马路市场,或新建住宅小区设计一些农产品便利店,解决马路市场占道经营和部分小区买菜难的问题。由社区建设和管理,这样既可以增加社区收益,又有利于统一市场主办单位和管理单位,发挥社区的公益作用,切实负责地管理好市场。还可以在现有的部分马路市场的基础上,建设小型农贸市场,吸收流动摊点,实行统一管理,既方便市民,又有利于城市管理。
探索建设社区蔬菜超市
在着力新建和改造大型综合农贸市场的同时,我市在建设社区蔬菜超市破解买菜难方面也进行了大力探索。
市中心城区现有连锁社区蔬菜超市21家,分别由江西鹭溪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赣州市国青蔬果配送有限公司承办,均具有较完善的供应链和较强的配送能力,有生产基地、物流配送和消费终端。鹭溪农场是赣州首家集蔬菜种植、畜禽养殖、生态果园、农业休闲观光、农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龙头企业,国青蔬果是省商务厅认定的赣州城市配送试点企业。
“在没有供应蔬菜的社区超市之前,我和室友很少在家做饭,因为农贸市场离我们太远了,走路过去要30分钟,去最近的小型菜市场步行也要10分钟,往返就要20分钟。”居住在关刀坪小区的方欢告诉记者,她在附近的医院上班,现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就可以到鹭溪农场买菜回家,非常方便,蔬菜不仅新鲜,价格也和农贸市场差不多,有的甚至还便宜些。
社区超市在一定程度上补上了农贸市场分布窄的短板。但市中心城区现有社区75个,人口约17万户,而目前社区蔬菜超市只有21家,按1家店覆盖1个社区计算,还有54个社区未覆盖;按1家店覆盖3000户、1万人计算,现只能覆盖6.3万户、21万人,还有近11万户、31万人未覆盖,离全覆盖要求还相差甚远。随着居民消费习惯的改变及城市扩张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居民需要这种方便、快捷的购物需求,但从现有社区蔬菜超市分布看,部分地段和社区布局还存在盲点,居民买菜难、买菜远的问题还未彻底解决。
为推进社区蔬菜超市全覆盖,相关专家建议,建立日常监管考核及准入退出机制,从标志、经营、价格、质量、管理等方面,加强对社区蔬菜超市日常经营的监管;深化外部市场环境整治和市场氛围营造,坚决整治占道经营的马路市场,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类媒体,加大对社区蔬菜超市民生工程宣传力度,让社区蔬菜超市家喻户晓,真正让市民得到实惠、企业得到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