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的位置:首页 > > > 文章详细
现代物流的“破”与“立”
编辑:本网 | 发布时间:2014-11-04 |
访问人数:1595
依托互联网 造就电商物流新平台
电商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副理事长 张宝泰
全球互联网用户数接近30万,截止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手机网民达到5.27亿。2012年电子商务交易达8.1万亿元,今年6月底交易规模达6.4万亿元。201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约9.4万亿,今年预计总额约218.2万亿元。可以说,电商成为我们每天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电商、物流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作为四川、遂宁的电商、物流,读懂上面的数据,对企业或个人创业是一个帮助,或者是一个机遇。电商物流业发展就要运用新技术应用,包括:互联网、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新型物流装备。
四川电子商务将辐射整个西部
四川苏宁云商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雪芬
“双11”几乎成了电商大战的代名词。电商大战的背后,就是物流配送大战。
现在很多电商都是依靠第三方物流,但近年来物流方面的投诉屡见不鲜。其实,在快递、物流服务业中,不但要有速度,而且还要有温度,但这些在第三方物流中都很难实现。四川作为西南战略要地。眼下,许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纷纷选择在四川落地,发展电子商务,依托四川向整个西部甚至周边辐射。
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的物流难题,公司在成都、遂宁等14个地级市设有70多个店面,并以成都、川东南为中心,辐射西南5省,以川中南配送中心,辐射川中、川东北地区,乃至全川。
跨境电子商务是电商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邮政速递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国际业务部副总经理 靳勇平
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
2013年中国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20万家,跨境电商平台企业5000家,总体交易规模达3.1万亿元。进出口结构失衡,其中出口达2.7万亿元,进口交易额约4000亿元。互联网技术、邮政服务推动了跨境电商的发展,跨境电商也为外贸企业的转型提供新机遇。但跨境电商也遭遇发展瓶颈,跨境电商物流市场呈现出的爆发式增长,解决跨境电商的物流市场方案已面临巨大挑战。
电商的发展正大力推动物流业升级
易观商业解决方案副总经理 张耀文
现在,我国快递业与网络零售市场呈现出相似的增长趋势。电子商务的发展成为推动中国物流业升级的重要因素,并且电子商务的推动力仍将继续深化、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同时,物流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发展定位也在发生改变,不少电商和物流体系已开始“下沉”,像天猫打通大家电物流,在2600个县送货上门安装。
互联网和物流应从三个层面去理解:一个层面是互联网+物流产品;第二是互联网+物流客户;第三是互联网+物流平台。总之,互联网+物流,必将造就新的平台机遇。
奋力突破瓶颈 控制供应链金融风险
供应链IT系统全面记录企业信用
金电联行(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
田京海
通过大数据控制供应链金融风险是必然道路。从大数据技术上看,中小企业的信用不在财报里、资产上,而是记录在供应链IT系统中的每一笔交易数据当中。大数据信用评价技术不依赖由合计信息产生的财务报表,而是采用企业留存在供应链IT系统中电子交易明细数据,通过对订单、库存、下线、结算、付款等海量明细记录的交互验证、识别,进行信用评价。大数据信用技术不仅具有数据量巨大,几乎难以人为作假,能够反映企业最真实的经营状况,所有明细数据可计算三个明显优势,还能依据供应链产生的实时交易数据,进行实时跟踪,实时的计算,实时的预测、预警,可提前3-6个月的预警风险,一旦发现企业风险行为,便提示银行进行资产保全,从而实现了全过程风险控制。
供应链金融发展要突破两大难题
天府商品交易所董事长 刘昂生
当前,充分利用区域性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优势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需要突破两个问题,一是抵押物监管和处置困难,二是信用体系的缺位。如何突破?一要充分发挥区域性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的功能。区域性商品交易所整合了生产企业、贸易商、终端用户、投资人、仓储物流、金融机构等全产业链各方主体,是生产链中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信息的交汇点,银行利用交易所的平台优势发展供应链融资,将使融资也变得更加高效、便捷,同时也使风险控制的成本大大降低。二要创新发展区域性商品交易所介入供应链融资的模式。银行通过交易所为交易平台内的交易商授信,并通过交易平台为交易商提供仓单质押融资和信用融资,交易平台通过资金的封闭式运作,负责抵押物和资金使用的监管,确保每笔真实业务发生后的资金回笼,同时又监控质押物的价格变动,实时地处置因质押物价值变化引发的风险。
物流行业将再次进行资源整合
远成集团遂宁西部物流有限公司总经理 倪卫文
物流行业从简单的专线运输行业发展到各大物流公司都有自我的网络体系,不同企业都在走自己的网络体系,但都处于在自我体系内实现中转、分拣、仓储和配送的阶段。因此,物流行业将在未来出现第二次资源整合,大物流企业整合其他中小型物流企业。届时,中国物流行业也将如美国一样,出现几大巨头公司,最终达到整合杂乱的物流行业体系,实现自我平台信息统一和整合,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
学会运用物流金融合作新思维
平安银行贸易金融中心主任 郭灿金
库存及囤货数量下降、人工成本上升、操作手续较为复杂、贷后管理成本较高、企业缺少“顶层设计”……这都是物流金融合作目前存在的瓶颈,要突破这些瓶颈,就得学会运用物流金融合作的新思维。首先,要进一步开拓互联网思维,发展物流金融的电子化运作。新时期的物流金融合作也必然要引入互联网思维,通过物联网、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将物流与金融紧密捆绑在一起,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和相互促进。其次,要进一步深化物联网思维,实现物流与信息流的瞬时链接,达到智能监管、商品课溯源、存货信息可视化最终目的。再次,要进一步运用大数据思维,优化风险控制手段。对于物流金融合作而言,商业银行与物流企业一起对客户的商流和物流大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建立相应风险模型,在此基础上为客户提供简单、快捷的物流金融服务,将是促进双方合作优化升级的有效手段。
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构建专业物流体系,全面推进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建设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巡视员 刘媛记者:发展冷链物流对于促进四川经济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我省在冷链物流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刘媛:冷链物流是现代物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全省肉类、水果、蔬菜产量分别达到690万吨、719万吨、3911万吨。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深入开展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这些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流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源。
但是,我省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缺乏必备的冷链系统和相应的技术与管理支持,果蔬、肉类冷链流通率仅达到10%、25%左右,造成产品质量档次低,缺乏市场竞争力,损失浪费严重。此外,我省生鲜农产品在运输、销售等环节还存在“断链”现象,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也明显滞后。
为加快发展冷链物流,我省已将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点,进一步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培育壮大冷链物流企业,优化冷链物流发展的环境,构建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为建设西部物流中心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我省对于冷链物流的发展是如何布局的?
刘媛:在《四川省“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提出在以成都经济区为主导的物流枢纽中心城市,布局建设大型冷链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在攀西、川南、川东北三面的物流节点城市,建设大中型冷链物流配送基地,在成德绵广、成资遂南达、成内自宜、成雅甘阿,以沿线大中型冷链物流中心和配送基地为主导,连接大中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建设北、东、南、西冷链物流带,全面推进全省冷链物流发展布局。
记者:四川是农业大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你对当前冷链物流的发展有哪些看法和建议?
刘媛:当前投资调控的重点是向民生领域定向发力,扩大投资。冷链物流有利于加强食品安全、改善民生,需求空间较大,符合当前宏观形势下政府投资支持的方向。无论是在食品领域,还是药品领域,冷链物流都已经迎来发展新机遇。
冷链物流是新兴产业,发展空间巨大,不能仅仅停留在单一的运输或者仓储层面,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明确经营模式,转变经营思路,提升发展水平。当前,应该把握住“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冷链的趋势,加快推广使用追溯技术、物流信息技术,提高冷链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全程冷链系统建设创造条件。整合配送资源 打造冷链流通平台
雨润集团副总经理 李少明
要发展冷冻冷藏品流通业主要是建立产品的冷冻冷藏供应链,将易腐、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配套发展储藏、运输、销售不中断的“冷链化”物流。雨润集团成都子公司主要是一家提供服务的平台公司——大型批发市场,从2004年开始系统经营生鲜和农副产品的流通,年交易量达到350万吨,冷库的全年运行比例达到75%。为整合整个成都地区的大型连锁批发配送资源,在经营淡季可以考虑库容对社会开放,降低运行成本,盘活闲置资源。
我国特别是西部地区城市共同配送体系严重滞后,标准化设置不够,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我们既要保证增量,也要充分利用存量,借助批发市场,利用一大批大型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实现配送进社区、进商区、进学校、进机关,实现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充分冷链物流平易价格波动,依托大型冷藏市场,广泛征集冷库设施的业主单位意见,在果菜行情波动过大的情况,投入或退出市场,起到稳定行情的作用。
解决三大难题 确保果蔬新鲜“到家”
海南卓越农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周文昭
海南是水果产量大省,拥有椰子、香蕉、芒果、菠萝等61科、138属、273种水果,但在产后处理上,未能解决分选、分级、预冷、冷藏运输和保鲜等采后水果的处理问题,水果在采后流通过程中损失严重,每年损失率达到30%。我公司从事热带水果礼盒销售多年,我认为,我国果蔬冷链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产地预冷环节薄弱、冷藏运输工具落后、冷库发展水平低、缺乏有影响力的第三方冷链物流等方面。
预冷是现代水果流通体系的首要环节。但是,水果预冷,特别是产地预冷措施在我国使用较为薄弱。由于成本问题,目前经常使用的预冷方法是自然通风降温或冷库预冷方式,但耗时长,效果差,国际通用的方法是常温脱水。
冷藏运输工具和技术落后。我国冷藏保温汽车的拥有量较少,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大多数的水果只能在火车棚车或普通卡车中利用冰来制冷运输,推动冷藏车向多功能、多温区、自动化、智能化势在必行。
冷库发展不足也是限制我国水果冷链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大多数冷库品种单一,冷库的质量监控、环境温度和洁净度控制、卫生管理和包装技术仍与国外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必须加快果蔬恒温气调库和低温库发展。
抓住新机遇 加速冷链物流发展
成都银犁冷链物流公司董事长 谢彬
当前城镇化的大环境下,传统产业正到现代物流的转型,大面积人力作业向机械作业的转变;人们的观念正在从无视食品品质到全面保障食品安全转变,要求净化物流环境,加强监管力度;新的冷链行业相关标准和法规正在不断地制定。我们一定要抓住我国加快城镇化发展的重大机遇,统筹布局、科学规划,尽快建立起网络化的、可覆盖全国的、农超对接的冷链物流体系。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建立农超对接的食品和蔬菜供应链,已经成为各地共同的特点,成为新型城市群建设的重要内容,新增冷藏库建设必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此外,还必须加强农产品冷藏链的全面建设和农产品物流中冷冻保鲜技术的创新开发,形成物联网监控的、社会化的冷链物流系统,形成一条从田间、采后到预冷、到冷库,再到冷藏车运输,再到批发站冷库,再到超市冷柜,再到消费者冰箱的完整产业链。
转载自-遂宁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