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新闻
赣州致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千亿元产业集群纪实
3月30日,来自合肥的技术人员正在赣州中航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期工程总装车间安装地面输送机。赣州中航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生产纯电动汽车XTL-EA专用车系列、XTL-EB商用车系列、XTL-EC乘用车系列、XTL-ED SUV车等产品系列。项目按年产20万台纯电动车和20亿AH/年动力锂电池建设,项目从签约、落户到开工建设仅用了40天。 徐祯记者萧森摄
客家新闻网:新春伊始,一条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相关的利好消息,在赣南大地迅速传播:江西省发改委批复同意《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5年)》。这个科技城规划面积约30平方公里,力争到2025年,集聚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企业超百家,整车生产能力超50万辆,全产业链实现产值1000亿元。包括科技城基础建设项目、孚能科技动力电池扩能项目、省级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中航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和动力锂电池项目,以及恒久时利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电传动系统项目二期电池项目等在内的数个项目正开工建设。
就在赣州铆足劲打造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赣州版图”时,2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系列措施,包括扩大城市公交、出租车、环卫、物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应用比例等。而此前,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也表示,将力争到2020年在全国公共机构广泛应用新能源汽车。
寻芳陌上花似锦,敢折东风第一枝。加速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符合国家顶层设计,紧贴国家产业导向,切合绿色发展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尽快做大做强这块产业“蛋糕”,成为赣州在主攻工业中抢占先机推进绿色崛起的重要着力点。
把握大势,抢占先机
绿色发展,已成为当今主题。汽车产业也是如此。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汽车集团考察时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要加大研发力度,认真研究市场,用好用活政策,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产品,使之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
近年来,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等政策文件,将新能源汽车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500万辆的目标,并对动力电池与电机技术进步提出具体目标。今年2月,国务院又先后两次召开常务会议,提出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措施,完善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要求加快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等建设。
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抢抓机遇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致力打造千亿元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产业集群。由此,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写进了赣州市三年主攻工业推进计划(2016-2018年),写进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优先保障要素支撑,集中力量加以推进。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朝阳产业”,着力培育和发展这项新兴产业,使之成为经济提速增效的重要引擎和新的增长极,是为赣州加速发展添动力、打基础、管长远的工作。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和思考,市委、市政府提出,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中国南方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生产基地。同时,通过研发自有技术、拥有自有资质、建立自有品牌,打造稀土材料、锂电材料-永磁电机、锂动力电池-汽车关键零部件-整车的完整产业链,最终形成年产30万辆新能源纯电动专用车生产能力。”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赣州按照规划,迅即启动“一中心、两基地”建设,抢占行业制高点。
路径,随着目标的确立而变得清晰:通过高层协调推动,引进国内整车企业生产项目;通过培育内生企业,靠大联强吸引国内整车企业;通过做强关键配件,集群发展吸引国内整车企业;通过直接海外合作,高起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前行足音,激越铿锵
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成为赣州上下关注的热点、挺进的战场,“一中心、两基地”建设大幕由此开启。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并参与到推进工作落实中。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炳军密集开展相关调研,部署调度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工作,亲自与有意向投资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客商洽谈;市委副书记、市长冷新生多次开展相关调研,并带队到北京等地考察、推介,与有意向到赣州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商洽谈合作;市四套班子成员分头出发联系招商,齐心协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2月16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炳军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听取城乡建设工作汇报,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建设项目就在其中。
2月17日下午,南康区四套班子领导会议召开,落实赣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南康区的凤岗镇、三江乡整建制以及唐江镇的3个村、太窝乡的6个村划归赣州经开区管理,以利赣州市集中资源迅速启动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等重大项目。
……
工作紧锣密鼓推进,喜讯接二连三传来。
——赣州经开区引进投资60亿元的合肥中航新能源汽车项目,乘用车引进项目建设开始实施。
——《赣州中心城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专项规划》获专家评审通过。
——赣州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一期)规划占地5800亩,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中;江苏中辆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落户赣州经开区,项目签约资金达12亿元,按年产750辆车的产业规模设计。
……
主攻新能源乘用车、装载车和专用车整车制造项目,推进中航新能源汽车赣州产业基地、孚能科技动力电池及系统化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建立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充电设备生产、应用和推广为一体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要超过1000亿元,动力电池产能100G以上……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升级,赣州经开区已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
不仅在赣州经开区,还有章贡区、南康区等地的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的发展足音也从未像今天这般激越铿锵。
发挥优势壮大动能
“壮大优势产业,实现加快发展,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尽管发展中不免存在困难,但优势也在我们身边。”市工业与信息化委员会产业政策科科长廖江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赣州资源优势突出、政策优势明显、配套产业趋于完善。
稀土王国、世界钨都,这是赣州一直以来“递给世界的两张名片”。据专业人士介绍,新能源汽车生产有电池、电机、电控三个核心技术,稀土、锂等稀有金属是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池的核心基础原料。电机的重要组件是磁缸,生产磁缸需要重稀土,而赣南拥有全国乃至全球最稀缺的重稀土。目前,赣州现有企业的磁缸年产量达2万吨。
同样,我市的孚能科技(赣州)有限公司是一家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企业,拥有一个强大的科研团队,领队专家王禹是国家千人计划的行业领军人物,研究技术在世界领先。公司年生产锂电池达800兆瓦时,产品供应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而且与国内外大多新能源汽车企业形成了密切合作关系。
经过数年的发展,赣州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积累了一定的基础,掌握了核心机件的生产材料和部分核心技术。目前,全市已拥有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规模以上企业84家,并有4家全封闭式铅酸电池生产企业,可迅速跨入新能源汽车电池生产领域。赣州还是国内重要的轻型汽车(轿车)零部件生产制造基地,汽车变速箱、同步器、换挡系统年产能分别达85万台、200万套、300万套,产品能够稳定为国内外主机厂提供配套,并与国内外汽车整车制造企业联系密切。把这些优势条件充分用好并不断挖潜,赣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升级的动能必将日益强大。
《若干意见》赋予赣州“享受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等政策优势,国家支持赣州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国内整车企业在赣州等市设立分厂,也是我们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强大动能。如今,赣州正充分用好这些利好政策,快马加鞭,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式发展、集群发展。